哥们儿昨晚扔给我一份文件,标题贼唬人:《高人预测:十年后的汕尾,粤东新宇宙中心?
》。
我差点把嘴里的普洱茶喷电脑屏幕上,心想这年头,画大饼都画得这么有玄幻色彩了?
还高人预测,不知道的以为是哪位道长下山了。
说真的,第一眼看这“剧本”,感觉就像给一个还在新手村打怪的小号,直接空投了一身神装,外加GM权限。
十年,就要让汕尾这个在珠三角大哥们光环下有点抬不起头的粤东小城,摇身一变成现代化区域中心。
这步子迈得,咔一下,容易扯着胯。
但你把这玩意儿当爽文看,还真挺上头。
咱们别扯那些虚头巴脑的GDP,直接快进到十年后,看看汕尾普通人的一天。
就说一个叫阿强的年轻人,他不是啥富二代,三年前脑子一热,从深圳卷铺盖回了汕尾,进了深汕特别合作区里比亚迪的配套厂。
搁以前,他爹能拿着鸡毛掸子追着他骂:“没出息的东西,回这鸟不拉屎的地方!”
现在呢?
阿强住着政府补贴的“人才公寓”,每天坐着嗡嗡响的电车轨道去上班,车间里全是自动臂在跳舞,他负责的部分是给AI系统“找茬”。
中午吃饭,手机点的是海丰县哪个农庄的菜,区块链溯源,连那颗白菜是哪天浇的水都一清二楚。
这生活,魔幻不?
可这就是蓝图里吹的牛,制造业从“汗水”驱动升级到“算法”驱动。
听着带劲,但我就想问一句,那些当年在流水线上拧螺丝的叔叔阿姨们,他们后来去哪了?
是不是都在老年大学里学编程了?
这盘棋最骚的操作,是不搞大锅饭,而是“看人下菜碟”。
城区傍着港口当“大房东”,陆丰抱着深汕合作区的大腿玩新能源,海丰挖祖宗的红色家底搞文旅,陆河山清水秀的,就成了有钱人的“后花园”,搞生态康养。
听起来天衣无缝,可那个叫“飞地经济”的玩意儿,说白了就是让城区的“富亲戚”拉扯一下山里的“穷亲戚”,技术和钱流过去,税收哥俩好一起分。
理想很美好,可资本这东西,比猴儿都精,没肉吃的地方它会去?
政策的香蕉要多大,才能把这只猴子引到山沟里去,这可是个技术活。
钱的事儿,更是玩出了花。
以前汕尾的小老板想贷款,跑断腿、磨破嘴,银行经理的笑比哭还难看。
现在好了,陆丰渔民直接拿那片海的“使用权”去银行换票子,把沉在海底的资产给激活了。
这操作,简直是金融界的“摸金校尉”。
可水能载舟,也能让你在里面游泳呛水。
金融工具玩脱了,那可比台风还猛。
怎么保证这些钱,是浇在了创新的小树苗上,而不是被几个玩资本游戏的大鳄抽水灌进了自己鱼塘?
当然,变化最大的还得是那条“咻”一下就到广州深圳的高铁。
这玩意儿彻底把汕尾从地理上的“远方亲戚”,变成了心理上的“隔壁老王”。
时空距离一压缩,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就像开了闸的洪水。
可问题也来了,水往低处流,人往高处走。
路通了,会不会让汕尾的年轻人,像坐滑滑梯一样,“呲溜”一下全滑到大湾区去了?
到时候汕尾可别成了个“人才过路站”,只留下空荡荡的站台。
所以,这盘大棋的“棋眼”,其实在那些不怎么起眼的地方。
比如,把本地那个职业技术学院,硬生生拱成一所应用型大学,自己造血培养工程师。
再比如,用5G网络让市里三甲医院的专家,能给乡下卫生站的老乡远程看病。
这些才是真正能把人留下的“定海神针”。
说到底,十年后的汕- -尾,究竟会变成一个浑身肌肉、眼神凌厉的“粤东小巨人”,还是一个妆容精致、但底子虚浮的“网红城市”?
这事儿,光靠那份“高人预测”可说了不算。
城市不是代码,一键就能升级。
那些藏在城中村握手楼里的烟火气,那些老城区一到暴雨就“看海”的尴尬,那些城乡之间肉眼可见的鸿沟,都不是几个“智慧城市”项目就能抹平的。
未来的剧本已经递到手里了,至于汕尾这演员能不能接住戏,演成一部逆天改命的史诗大片,还是搞砸成一场华丽的烂尾戏,咱们这些吃瓜群众,就搬好小板凳,泡好功夫茶,慢慢看吧。
没准十年后,咱们讨论的就不是汕尾能不能行,而是抢着去那儿买房了呢?
谁知道呢。
股票平台哪个靠谱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