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学期的铃声即将敲响,当孩子们背着书包重返校园,热闹的集体生活也让传染病有了“可乘之机”。校园内人员密集、接触频繁,流感、诺如病毒等传染病容易集中爆发。今天就为大家整理一份「秋季开学传染病预防指南」,帮孩子筑牢健康防线,安心开启新学期!
一、流行性感冒
秋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,流感病毒传染性强,容易引起爆发。学生们在集体生活中,一旦有人感染,很容易迅速传播。因此,建议大家在开学前及时接种流感疫苗,增强抵抗力。同时,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勤洗手、戴口罩,避免与生病的人密切接触。
二、手足口病
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,尤其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中较为常见。预防手足口病,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,如勤洗手、不与他人共用餐具等。此外,家长和老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,一旦发现疑似症状,应及时就医。
三、水痘
水痘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,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。秋季开学后,学生们聚集在校园内,水痘的传播风险相应增加。预防水痘,除了接种水痘疫苗外,还需注意个人卫生,避免与患者接触。
展开剩余75%四、诺如病毒感染
诺如病毒主要通过食物和水传播,症状包括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。秋季开学后,学生们在食堂就餐的机会增多,因此要注意饮食卫生,避免食用不洁食物。同时,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,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。
做好这6点,帮孩子远离传染病
1.疫苗接种:最有效的“防护盾”
流感疫苗:建议在每年9~10月接种,尤其是儿童、老年人、教师等重点人群,可降低流感发病率和重症风险
水痘疫苗:未接种过水痘疫苗或未患过水痘的儿童,建议及时接种,接种2剂次可获得更持久的保护。
手足口病疫苗:EV71 型手足口病疫苗可有效预防由 EV71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,建议 6月龄~5岁儿童尽早接种。
2.个人防护:细节处阻断传播
勤洗手:教孩子掌握“七步洗手法”,饭前便后、接触公共物品后、咳嗽打喷嚏后及时洗手,避免用脏手揉眼睛、摸口鼻。
戴口罩:在流感高发期、雾霾天,或身边有同学咳嗽、打喷嚏时,建议佩戴口罩,减少飞沫传播风险。
少聚集:放学后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、通风差的场所,如游乐场、商场等,降低接触病原体的机会。
3.校园环境: 营造健康学习空间
教室通风:每天至少开窗通风 2-3次,每次 30分钟以上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降低病毒、细菌浓度。
定期消毒:学校应定期对教室门把手、讲台、课桌椅、水龙头等高频接触部位进行消毒,食堂餐具需彻底清洗消毒后再使用。
隔离患病学生:若孩子出现发热、呕吐、皮疹等症状,应及时居家休息,待症状完全消失后再返校,避免带病上课导致病毒扩散。
4.饮食卫生: 从源头杜绝“病从口入”
喝开水:教育孩子不喝生水,只喝烧开的水或安全的瓶装水,避免饮用被诺如病毒等污染的水源。
吃熟食:学校食堂应确保食物彻底煮熟煮透,尤其是肉类、蛋类、海鲜等,家长给孩子准备的午餐也需注意新鲜卫生,避免吃隔夜菜。
拒食“三无食品”:提醒孩子不购买校园周边无生产日期、无质量合格证、无生产厂家的“三无食品”,减少肠胃感染风险。
5.作息与运动: 增强免疫力是关键
规律作息:秋季应早睡早起,保证小学生每天 10小时睡眠、初中生9小时睡眠,避免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。
适度运动:每天安排30 分钟以上的户外活动,如跑步、跳绳、打球等,增强孩子的体质和抵抗力。
注意保暖:秋季昼夜温差大,早晚气温较低,提醒孩子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,避免因受凉引发感冒。
6.健康监测:早发现、早处理
家长每天上学前检查孩子的健康状况,若发现孩子有发热(体温≥37.3℃)、咳嗽、呕吐、皮疹等症状,应及时带孩子就医,并告知学校老师,避免隐瞒病情。
学校应做好晨午检工作,对体温异常的学生及时隔离观察,必要时联系家长接回,防止传染病在校园内传播,
秋季开学之际,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和身边人的身体状况,一旦出现不适,及时就医。同时,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,提高自身免疫力,共同抵御传染病的侵袭。让我们一起为健康、快乐的校园生活努力吧!
来源:南阳疾控
发布于:河南省股票平台哪个靠谱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